2019年8月30日 星期五

《心聲2》其他:3. 鄧小平的領導觀

<【前一篇】               【引言】【追思】-心聲1】【心聲2】【心聲3               【後一篇】>

3. 鄧小平的領導觀
↑ 鄧小平 1981年 (接見卸任的吉米卡特總統)

        鄧小平理論中國改革開放的理論基石。鄧小平的領導觀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領導幹部尤其是中高級領導幹部,學習、掌握鄧小平的領導觀,對於把握局勢、科學決策和組織指揮,從而提高領導水準具有重要的意義。

        領導觀是領導者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集中體現,也是人格的具體體現。鄧小平的領導觀,集中體現了這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主義者的意志和智慧,是寶貴的精神財富。鄧小平的領導觀,不僅具有領導者的普遍品格,而且還有個人獨特的品格和魅力,尤其值得重視。

        筆者認為,鄧小平的領導觀,從宏觀層面來看,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即大局觀重點觀實踐觀群眾觀


        大局觀。大局是指對總體局勢起決定作用的局面。一個領導者是否有大局觀至關重要。有大局觀,便能胸有全局,登高望遠,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如果缺乏大局觀,便會目光短淺,就事論事,窮於應付,扶得東來西又倒,老是被動,難有作為。

        鄧小平素以大局觀強著稱。在黨的八屆十一中全會上,鄧小平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毛澤東在推選鄧小平為總書記時說:“他比較顧全大局,比較有才幹,比較周到和公道,是個厚道人。

        在1940年10月百團大戰*中的關家堖之戰*劉伯承鄧小平率領129師同日寇血戰,戰鬥十分激烈,久攻不下,我軍傷亡很大。在此緊急關頭,鄧小平在電話中對前線指揮陳賡*說:“同志!全局!全局!要從全局出發!要不惜一切代價堅決拿下來!打大仗不可能無傷亡,問題是把火力組織好,一鼓作氣,減少傷亡。”鄧小平斬釘截鐵的話語,如雷震耳,陳賡當即表示堅決照辦,重新組織火力勇猛攻擊,打得日寇殘兵在援軍接應下倉皇潰逃。
*百團大戰,又稱晉南遊擊戰、正太戰役,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次大型戰役,是由中國共產黨所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以下皆以八路軍稱呼)在1940年8月至10月間發動、以破壞華北日軍占領的交通線、礦山為目的的破襲作戰。
*關家堖戰鬥,是中國抗日戰爭中八路軍損失最大的一次進攻戰役,屬於百團大戰的第三階段。堖(ㄋㄠˇ):小山丘。
*(ㄍㄥ):繼續;償還

        千里挺進大別山,把鄧小平的大局觀體現得淋漓盡致。1947年6月,黨中央、毛主席果斷決策,命令鄧劉大軍強渡黃河挺進大別山*,在敵人的心臟地區插上一把利刀,佔據戰略優勢局面。當時困難極其嚴重,時間匆促,準備不足,暴雨如注,河水猛漲,前有國民黨重兵層層攔阻,後有追兵緊追不捨。在此危急時刻,劉伯承、鄧小平堅決服從命令,顧全大局,火速調動部隊,實行戰略大轉移,排除萬難,勇往直前。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實現了雄偉悲壯的千里大挺進,為全國的解放創造了有利基礎。在挺進大別山最艱難的時刻,鄧小平不同意中央調陳謝等兄弟部隊南下支援,而是提出讓他們休整,以利以後打大仗。
*魯西南戰役發生於1947年6月,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正處於第二次國共內戰的戰略進攻階段,由劉伯承、鄧小平指揮的晉冀魯豫野戰軍(號稱劉鄧大軍)在千里躍進大別山期間,在黃河南岸的鄲城、六營、羊山等地與國民革命軍進行的一系列戰役。(Wiki)
*挺進大別山:挺進大別山是1947年6月,在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劉鄧大軍向國民黨統治地區大別山實施進攻的戰略性行動。(百度)

        善於從大局著眼,引導局勢向好的方面發展,是鄧小平大局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1975年3月鄧小平重新出來工作後,一開始就強調“全黨講大局,把國民經濟搞上去。”後來他在講到沿海地區內地關係時說:“沿海地區要加快對外開放,使這個擁有2億人口的廣大地帶較快地先發展起來,從而帶動內地更好地發展。這是一個事關大局的問題。內地要顧全這個大局。反過來,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的力量來幫助內地發展,這也是大局。那時沿海也要服從這個大局。”

        鄧小平的大局觀,不僅體現在對國內局勢的觀察和判斷,用於觀察國際局勢同樣是精闢準確。當蘇聯解體東歐劇變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暫時處於低潮國際反共勢力甚囂塵上,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國內也有一些人產生迷惘情緒、悲觀失望情緒,思想混亂。鄧小平處變不驚,鎮定自若。他針對當時局勢,提出:“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後來又提出:“韜光養晦,善於守拙,絕不當頭。”他指出:“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發展後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主義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是道路是曲折的,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的幾百年間,發生過多少次王朝復辟?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某種暫時復辟也是難以完全避免的規律性現象。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挫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煉,從中吸取教訓,將會促進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因此不要驚慌失措,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這些擲地有聲的話語,明辨是非,清醒頭腦,驅散了迷霧,對穩定局勢起了重大作用。


        重點觀。重點觀也可叫中心觀。即是抓工作的重點,抓工作的中心。鄧小平善於抓工作的重點,抓得准,抓得緊,抓住不放。

        鄧小平的重點觀,突出表現在緊緊抓住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他為此大聲疾呼,不遺餘力。鄧小平第三次復出以後,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偉大氣魄,堅決廢止以階級鬥爭為綱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他一再號召做好經濟工作,強調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他說:“多少年來我們吃了一個大虧,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了,還是‘以階級鬥爭為綱’,忽視發展生產力。‘文化大革命’更走到了極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黨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這是最根本的撥亂反正。”還說:“我們的政治路線是把四化建設作為重點,堅持發展生產力,始終扭住這個根本環節不放鬆,除非打起世界戰爭。即使打世界戰爭,打完了還搞建設。”他風趣地說:“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扭著不放’,‘頑固'一點,毫不動搖。”

        鄧小平突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抓住改革開放為突破口。對改革開放,他講得最多,最深刻,常講常新。他說:“堅持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他語重心長地說:“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

        針對有些人搞不清什麼是社會主義,鄧小平作了明確的回答。他說:“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樣明確地概括社會主義的本質,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是第一次。

        對姓“社”還是姓“資”,鄧小平有獨到的見解。他說:“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社’還是姓‘資’的問題。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這無疑給很多人開了竅,壯了膽,破除了恐資症,放手大搞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


        實踐觀。鄧小平尊重唯物辯證法,尊重人民群眾的實踐,善於把人民群眾的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他說自己是實事求是派,實事求是派當然是理論和實踐的統一者
鄧小平歷來強調:多幹實事,少說空話。“不管黑貓白貓,逮住耗子就是好貓。”他用通俗的語言,抓住了問題的焦點,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989年“北京風波*之後,鄧小平對幾位中央負責同志說:“現在需要聚精會神地做幾件使人民滿意、高興的事情,同時要趕快注意那些對我們前進不利的事情。”
*1989年“北京風波”即指六四天安門事件。又被稱作六四事件、八九民運或是八九學運。為規避審查,使用「5月35日」「8平方事件」「VIIV事件」為名。並以「民國78年」、「平成元年」代替1989年。

        1992年1月,鄧小平在深圳視察,登上國際大廈59層旋轉餐廳,指著一片高樓大廈對隨行的同志說:“深圳發展這麼快,是靠實幹幹出來的,不是靠講話講出來的,不是靠寫文章寫出來的。”在視察南方的重要談話中,他強調指出:“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形式主義多,電視一打開,盡是會議,會議多,文章太長,講話也太長,而且內容重複新的語言並不很多。重複的話要講,但要精簡。形式主義也是官僚主義。要騰出時間來多辦實事,多做少說。”

        鄧小平的實踐觀,強調要有敢闖敢冒的精神。他說:“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准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幹不出新的事業。”

        鄧小平的實踐觀有一個鮮明的特色是理論創新。敢闖理論“禁區”,敢為天下先。以往人們把市場經濟看成是洪水猛獸,認為它是資本主義的東西,不敢越雷池一步。鄧小平具有大無畏的理論勇氣,敢於衝破精神枷鎖,發人之所未發。他理直氣壯地說:“不要以為搞點市場經濟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沒有那麼回事。計畫和市場都得要。不搞市場,在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後。”,“不要以為一說計劃經濟就是社會主義,一說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不是那麼回事,兩者都是手段,市場也可為社會主義服務。”在視察南方的重要談話中,他更進一步指出:“計畫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畫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這一重要論述,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史上是一個重大突破,是重大的理論創新。正是在這一理論的指引下,我國正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國經濟獲得空前未有的活力,快速、持續、健康地向前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鄧小平強調集中精力辦實事,不搞爭論。他說:“不搞爭論,是我的一個發明。不爭論,是為了爭取時間幹。一爭論就複雜了,把時間都爭掉了,什麼也幹不成。不爭論,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群眾觀。鄧小平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
鄧小平的革命生涯中,歷經坎坷,三起三落,飽嘗苦難。他植根於群眾之中,懂得群眾的心思,瞭解群眾的疾苦,一心想為群眾謀利益。他經常深入農村、工廠、學校去瞭解下情,體察人民群眾的疾苦,考察執行政策中的問題,傾聽群眾的呼聲,及時採取對策,解決存在的問題,糾正了一些錯誤的做法。1961年4月,鄧小平到北京郊區順義縣視察,發現人民群眾對公共食堂有意見,但又不敢講話。他在桑園村召開的社隊幹部會上明確表態說:“吃食堂是社會主義,不吃食堂也是社會主義,以前不管是中央哪個文件上說的,也不管是哪個領導說的,都以我現在說的為准,根據群眾的意見,決定食堂的去留。”在周恩來、鄧小平的積極建議下,黨中央決定停辦公共食堂

        鄧小平說過:“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人民是一切的母親。”還說:“黨只有緊密地依靠群眾,密切地聯繫群眾,隨時聽取群眾的呼聲,瞭解群眾的情緒,代表群眾的利益,才能形成強大的力量,順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項任務。”,“我們的幹部做什麼都要把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滿意不滿意放在首位,這是我們改革開放成功不成功的關鍵。

        鄧小平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善於從人民群眾中吸取智慧和力量。他說:“我們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農民創造出來的,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


        學習鄧小平的領導觀貴在實踐。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幹,實踐創業績


<【前一篇】               【引言】【追思】-心聲1】【心聲2】【心聲3               【後一篇】>

1 則留言:

  1. “不管黑貓白貓,逮住耗子就是好貓。”
    原來這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是鄧小平說的呀!

    *據目前所知,「貓論」最早見於清代蒲松齡所著《聊齋志異》,其卷四《秀才驅怪》文末寫道:「異史氏曰:『黃狸黑狸,得鼠者雄』。此非空言也。」

    回覆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