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0日 星期五

《心聲2》其他:11. 陶鑄同志在湖南

<【前一篇】               【引言】【追思】-心聲1】【心聲2】【心聲3               【後一篇】>

11. 陶鑄同志在湖南
↑ 陶鑄, 20世紀50年代

        我跟陶鑄*同志只有一面之緣,但常耳聞其勤政廉政的一些事蹟,印象深刻。上世紀六十年代至“文革”前夕陶鑄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多次來湖南檢查指導工作。輕車簡從、不事聲張、謝絕迎送是陶鑄的態度。不要前呼後擁,不接受特殊招待。陶鑄深入農戶,深入田間,瞭解真實情況後,提出中肯的指導意見,留下了不少佳話。
        在此期間,我在湖南日報社總編室工作,從記者來信中獲知陶鑄的一些工作情況。


        有一年秋天,陶鑄來到桂陽縣。縣委書記大吐苦水,詳細彙報當地連年遭受乾旱、農民生活困難的情況,希望中南局在經濟上能給予大力支持。
        “好一個連年乾旱!虧你說得出口!”耐著性子聽完後,陶鑄責備道。陶鑄認為乾旱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老天下雨少二是水利沒修好,抗旱能力差。連年乾旱,縣委難脫其責,工作肯定沒有做好。頭一年乾旱,桂陽縣委沒有足夠重視,沒有抓緊修好水利,才會有第二年第三年連續乾旱。“古話說,‘須未雨綢繆’,你們做到了嗎?你們把農民的疾苦放在心上嗎?為什麼老是被動?!”陶鑄接連詰問。
        陶鑄給桂陽縣委講了一個故事。傳說三國時期,蜀國將軍趙子龍攻取桂陽郡,發現郡城居民飲水困難,幾經找尋,趙子龍發現了幾處滲水的地方,他用銀槍猛力戳刺,竟戳出了泉水,居民用水從此不愁。如今桂陽城關泉水多,趙子龍功德無量。“縣委不是擺看用的,不能做官當老爺,而是要腳踏實地辦事,為群眾謀利益。我看你們的作為還不如封建社會的一位將軍。”
        桂陽縣委虛心接受了陶鑄的批評,痛定思痛,領導群眾大修水利,確保農業豐收,工作大有進步。


        除了指出地方工作上的不足,陶鑄還大力推廣優秀的、有價值的地方經驗。
        1965年春天,陶鑄在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張平化的陪同下,來到醴陵軍山公社調查研究,發現這裡工作很出色。軍山公社黨委書記吳干生帶領全體幹部,帶頭參加集體生產勞動,關心群眾疾苦,切實解決群眾困難問題,幹群關係融洽,生產蒸蒸日上。
        陶鑄很高興,肯定軍山公社是自覺革命的榜樣,認為軍山經驗值得總結推廣。他對張平化說:“現在在農村開展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是由上面派工作隊下來,一批接一批地進行,搞完一批大約需要一年時間。這樣做,當然是必要的。但光有這一條還不夠,還要走出另外一條路子。” 陶鑄希望社、隊幹部都要按照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要求,按照共產黨員和革命幹部的標準,對照檢查自己,發揚優點,找出差距,克服缺點,改進工作作風。要充分發揚民主,向群眾求謀問計,虛心接受群眾的監督,“幹群一條心,黃土變成金”。
        之後,陶鑄在醴陵擴大幹部會上作報告,推廣軍山公社自覺革命的經驗。中共湖南省委派工作組到軍山公社總結經驗,寫出長篇報導,刊登在《湖南日報》上。
        湖南省委號召全省幹部學習軍山公社自覺革命的榜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陶鑄推崇毛主席的文章,認為“毛主席的文章寫得好,大氣磅礴,立意高遠,分析精闢,語言通俗,準確、鮮明、生動性俱備,讀毛主席的文章是一種美妙的享受。”陶鑄說,毛主席不但文章寫得好,且善於宣傳。1965年1月,在中南局召開的宣傳工作座談會上,陶鑄號召與會人員“向毛主席學習做好宣傳工作”。
        這是我與陶鑄同志唯一的一次見面,陶鑄態度謙和,談笑風生。雖事隔40多年,但我仍記得其講話的大意。


        陶鑄十分關心《農民報》的辦報情況。“《農民報》要貼近農民,為農民所喜聞樂見”。他說,報社的記者、編輯要深入農村,與農民交知心朋友,瞭解農民的要求,體會農民的疾苦,反映農民的呼聲,幫助農民學習新的生產技術,廣開致富門路,幫助農民致富。
        陶鑄說,農民是“現實主義者”,耳聽為虛,眼見是實,要拿出活生生的例子,使農民看得見,摸得著。開展比、學、趕、幫活動,使先進的更先進,後進的趕上先進。除此之外,《農民報》要合農民的口味、文章要短小精悍,語言要通俗生動。“不要官腔、學生腔,不講套話,使農民讀得懂,用得上。


        時光流逝,哲人其萎。遭“四人幫”殘酷迫害,陶鑄同志辭世已經40多年了,但他的品德風範猶在,風範長存!

*陶鑄(1908年1月16日-1969年11月30日),又名陶際華,號劍寒,湖南祁陽人,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早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加入中國共產黨。國共內戰期間,擔任東北野戰軍政治部副主任,並代表中共軍隊與國民黨的傅作義進行北平和平解放談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陶鑄歷任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長,兼任暨南大學校長。後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後升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他於「文革」初期1967年下臺被囚禁,後因身患膽癌,於1969年病逝,死前和死後家人都未被允許探視。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陶鑄平反。12月24日,中共中央在北京為陶鑄舉行追悼大會,中共中央副主席陳雲致悼詞。(Wiki)


<【前一篇】               【引言】【追思】-心聲1】【心聲2】【心聲3               【後一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