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0日 星期五

《心聲2》其他:10. 以古為鏡 勵精圖治

<【前一篇】               【引言】【追思】-心聲1】【心聲2】【心聲3               【後一篇】>

10. 以古為鏡 勵精圖治

        歷史是一條長河,大浪淘沙,仍然留下了兀立崛出的磐石。歷史是一面鏡子,從折光中同樣可以借鑒許多有益的東西。歷史的經驗值得擷取和深思。今天,我們正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有必要批判地繼承我國古代成功的統治經驗,從中吸取積極的有用的東西,以豐富我們的領導經驗。

        研究古代的統治經驗,是為了借鑒、吸取智慧,以利於我們的國家治理,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而不是照抄照搬,更不是頌古非今。古代的統治經驗內容非常豐富龐雜,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與民休息,藏富於民。
        孔子說:“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有作為的君主大都懂這一道理。所以在開國之初,一般能針對久經戰亂、田園荒蕪、經濟蕭條、民生凋敝的局面,實行一定的輕徭薄賦、與民休息、藏富於民的政策措施。這對於緩和階級矛盾,醫治戰爭創傷,培補元氣,恢復和發展生產,起了積極的作用。漢高祖劉邦,實行重農抑商,與民休息,輕徭薄賦,釋放奴婢等有利於發展生產的政策,為歷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堅定的基礎。唐太宗李世民“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並在經濟上,堅持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法,與民休養生息,獎勵農耕,使經濟迅速得到恢復,社會秩序很快趨向安定。終於出現了曠代罕見的“馬牛遍野,外戶不閉”的昇平景象。明太祖朱元璋即位伊始,即以“恩威並濟”、“寬猛適中”的策略思想為指導,提出了休養生息的政策,招撫流亡,獎勵耕墾並承認農民以墾荒形式佔有的土地。這一政策,使明初經濟得到較快的恢復和發展,而朱姓王朝統治政權亦得以穩定鞏固。黨的三中全會以來,實行改革、開放、搞活的方針,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是利國富民之舉,大得人心。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堅持這些正確的方針,把它落到實處。要給基層企業,給農民更多的自主權,要對企業鬆綁放權,使企業增加活力,增強自身改造和發展的能力,要嚴格制止對企業和農民的各種額外攤派,減輕企業和農民的經濟負擔,鼓勵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對企業和農民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這樣,企業富了,農民富了,通過各種經濟槓杆發揮作用,國家也自然會隨之富起來。


        二、精簡機構,裁減冗員。
        龐大的行政機構,勢必增加財政負擔。並且容易產生官僚主義,降低工作效率。歷史上有遠見、有作為的政治家都重視精簡機構、裁減冗員,唐太宗即位之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提高工作效率,鞏固自己的統治,就從中央到地方大刀闊斧地精簡了政權機構。貞觀元年,他命令房玄齡等人,把中央一級機構中的文武官員由2000多人裁減為640人。同年他又下詔並省州縣,把原來的360個州並省為310個,卓有成效地解決了“官不得人”,“民不吏多”的局面。張居正明神宗萬曆年間的首輔,在萬曆九年,裁減中央冗官419人,地方冗官902人。

        由於歷史的原因和多方面的因素制約,精簡機構,裁減冗員,往往難以收到好的效果,時序遷移便不能持久,更難徹底,其改革是極有限的,但仍不失為明智之舉。早在延安時期,我黨就實行過“精兵簡政”,效果很好。五十年代,搞過精簡機構,下放幹部,熱鬧一時,在以後也採取過一些精簡措施,但收效都不理想,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即將全面進行的政治體制改革中,我們要按照政治體制改革的總體佈局和具體要求,合理設置機構、配備幹部,健全各級崗位責任制,組織各地區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克服官僚主義,克服相互扯皮和推諉的現象,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使“機器”更好地運轉。


        三、選賢任能。
        我國歷史上曾流傳過一些膾炙人口的關於選賢任能的故事。如文王姜尚於渭濱、燕昭王築黃金台以招納天下賢士、劉玄德三顧諸葛亮于草蘆之中等,都體現了統治者求賢若渴的強烈願望,傳為千載佳話。據記載,我國從原始社會後期開始,我們的祖先在選用人才方面就形成了選賢任能的好傳統,而不傳子丹和禪位給的故事,都是很早的歷史傳說。流傳到春秋《禮記》中,《禮運·大同篇》第一句話便是“選賢舉能”。到了漢代,劉邦戰勝群雄,平定天下,也與他掌握了“悉心委用,各盡所長”的使用人才的方法有關。他說:“夫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他從切身經歷,深深地懂得選賢任能關係事業的成敗,應該說是很有見識的。諸葛亮《前出師表》中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他也是以賢德為取人的標準,還有一套識別和選拔人才的方法。如“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告之以難而觀其勇,醉之以酒而觀其性,臨之以利而觀其廉,期之以事而觀其信”。這些都是可資借鑒的識人方法。唐太宗說:“為官擇人,唯才是與。苟或不才,雖親不用。......如其有才,雖仇不棄。”這大概是他一生中政治上成功和“貞觀之治”垂譽至今的主要秘訣所在吧!

        我們黨歷來重視選賢任能,按照德才兼備的原則選拔幹部,堅持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鄧小平同志說:“發現人才團結人才使用人才是領導者是否成熟的標誌之一。”又說:“用人的政治標準是什麼?為人民造福,為發展生產力,為社會主義事業作出積極貢獻,這就是主要的政治標準。”《鄧小平文選》提到人才問題的有14篇文章,提到“人才”共有97處。由此可見,人才問題、選賢任能是何等的重要!我們要堅持我黨選賢任能的優良傳統,借鑒古人用人的經驗,健全和完善幹部的選拔、培訓、考核、任免和退休制度,實行領導幹部定期交流和必要的迴避制度,以正確的幹部路線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


        四、虛心納諫,獎勵直言。
        劉邦為人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為人稱道。他採納酈食其的建議,襲取陳留,得秦積粟,使對秦作戰的形勢有了根本性轉機。開國之初,劉邦自恃“馬上得天下”躊躇滿志,臣下提醒他,馬上得天下,能夠馬上治天下嗎?一句話使他醒悟過來,從此重視修明政治,尋求長治久安的良策。

        封建統治階級的納諫,獎勵直言,不可避免地受到階級的侷限。但他們的這些好經驗,還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我們的國家制度是人民民主專政。人民享受廣泛的民主和自由權利,我們要進一步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加速政治民主化的進程。要進一步健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領導要經常深入到群眾中去,同群眾直接對話,體察群眾的思想要求,解決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要認真做好接待來信來訪工作。總之,要密切聯繫群眾。充分發揚民主,造成一個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紀律又有自由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五、整頓吏治,懲治貪贓枉法。
        從秦漢至明清歷代封建王朝,從中央到地方,均設置專門而獨立的監察機構,以督察百官。《唐律·職制律》有58條,都是關於對官吏辦事拖拉、失職不謹、貪贓枉法的懲處。《明律·職制律》專列官吏貪贓枉法、結黨亂政、濫設官吏等懲處的規定15條,以懲治不法贓官。朱元璋採取嚴厲的手段懲治貪官污吏,即使是皇親國戚和權貴也不徇情,歐陽倫是馬皇后親生女兒安慶公主的駙馬,因擅役吏民,販運私茶,觸犯禁令,也被賜死。張居正為政,整頓吏治,嚴肅法紀,賞罰必信。這一系列的措施,在一定的時期內收到了顯著的效果。


       我們的各級機構和幹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但是,也確有極少數單位存在腐敗現象,也確有極少數幹部目無黨紀國法,胡作非為,貪贓枉法,嚴重脫離群眾,敗壞了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我們要嚴肅黨紀、政紀、法紀。紀律檢查、監察、檢察、審計等職能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嚴厲打擊刑事犯罪經濟犯罪,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反對官僚主義。共產黨員要嚴格遵守黨章和《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起先鋒模範作用。我們的黨風好了,機關作風好了,幹部作風好了,社會風氣也會隨之好起來,就能使廣大群眾更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齊心協力,共圓中國夢。


<【前一篇】               【引言】【追思】-心聲1】【心聲2】【心聲3               【後一篇】>

1 則留言:

  1. 關於「二、精簡機構,裁減冗員。」中,
    提及的「官不得人,民不吏多」我不甚明瞭其義,也查無出處。@@
    若有知者,歡迎告知。*_*

    回覆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