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2日 星期四

《心聲3》文章:10. 悲憤·抗爭·籲天——解讀李白《萬憤詞投魏郎中》

<【前一篇】               【引言】【追思】-心聲1】【心聲2】【心聲3               【後一篇】>

10. 悲憤·抗爭·籲天
        ──解讀李白《萬憤詞投魏郎中》

        憤怒出詩人。不平則鳴,鳴則振聲。
        李白《萬憤詞投魏郎中》作于潯陽(今九江)獄中。魏郎中是李白的好友,唐代尚書省所屬各部中司一級的官員。李白希望魏郎中出面為他洗雪冤屈,使他脫離牢獄之災。

        之所以叫做“萬憤詞”,緣於:

        一、李白蒙受“謀反”大罪的不白之冤,故而“萬憤”。
        李白隱居廬山,永王李璘派人上山三次邀請李白入幕。李白在《別內赴征三首》中說:“王命三征去未還,明朝離別出吳關。”李白在李璘軍中未授官職,也未參與軍機大事,只做了一些宣傳鼓動工作,寫了《永王東巡歌十一首》。詎料風雲突變,唐肅宗李亨認為永王李璘爭奪地盤,視為“謀反”,派高適統兵打敗李璘,李璘被殺,連累李白,被打入潯陽獄中。李白是被裹挾入李璘軍中,被冠以“謀反”罪,實屬冤屈,故而“萬憤”。

        二是昔日好友,反目成仇,落井下石,故而“萬憤”。
        高適本是李白的好友,昔日與李白、杜甫同遊梁宋勝跡,同吃同住同睡,交談甚歡。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此時高適不是落魄之人,而是高官權大,一闊臉就變,翻臉無情,不念舊好,不但把李白投入牢獄,還拒絕李白的求救,甚至燒毀與李白交往的書信。高適如此作為,筆者分析,一是表明自己擁護李亨稱帝的決心,邀功請賞;二是嫉妒李白的詩才,幸災樂禍。高適所為,見利忘義,有違儒家的恕道,為人們詬病。幸有宰相張鎬、江南宣慰使崔渙和禦史中丞宋若思的求情,李白死裡逃生,流放夜郎。

        《萬憤詞投魏郎中》這篇詩是古體,汪洋姿肆,句式長短相間,偶有對仗,一瀉而下,氣勢磅礴,直抒胸臆,撼人心魄,人們為李白一翔同情之淚。


        這篇詩有三個特點:
        一是詩風大改。不同於以往詩作的飄逸、清新、順暢、明麗,而是凝重、深沉、酸楚、淒厲,滿腔悲憤,躍然紙上。詩的開頭說:“海水渤潏*,人罹鯨鯢。蓊胡沙而四塞,始滔天于燕齊。何六龍之浩蕩,遷白日于秦西。九土星分,嗷嗷淒淒。” 詩的大意是:安史之亂如洪水猛獸,殺人掠財,民不聊生。作為皇上李隆基倉皇逃往西蜀,置黎民百姓于不顧,老百姓流離失散,嗷嗷待哺,苦不堪言。
*(ㄐㄩㄝˊ):湧出也。


        第二個特點是作涉及自家的父母、兄弟、子女。詩中說:“南冠君子,呼天而啼。戀高堂而掩泣,淚血地而成泥。獄戶春而不草,獨幽怨而沉迷。兄九江兮弟三峽,悲羽化之難齊。穆陵關北愁愛子,豫章天南隔老妻。一門骨肉散百草,遇難不復相提攜。” 李白的詩歌極少涉及身世,似有難言之隱,此篇詩作屬例外。李白為去世的父母掩泣,懷念遠在三峽的弟弟,愛子伯禽在山東孤苦無依,在豫章(今南昌)的妻子宗氏為求他出獄,奔走呼號,到處求援,哭哭啼啼,慘不忍睹。李白哀歎一門骨肉離散,傷心而泣血,地面成了混血的泥漿。
        附帶提一個問題:李白在眾多的詩歌中幾乎找不到結髮妻子許氏的蹤影。李白在湖北安陸入贅許家,同故相許圉*的孫女結婚,共同生活幾年,養育一女一男。為什麼李白在詩中毫不涉及?與此相對照的是,對最後一任妻子宗氏,李白多次在詩中提及。反差如此之大,是何緣故?只有一種解釋,勉強說得通,就是涉及許氏的詩散失了。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李白生性豪爽、豁達、散漫、任性,不拘小節,不注重積累資料,不像白居易那樣多次為自己編詩集。李白委託好友魏萬為他編詩集,可惜這一詩集失傳了。李白委託李陽冰為他編詩文集。李陽冰《草堂集序》中說:“當時著述十喪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
*(ㄩ ˇ):牢獄、監牢。養馬的人。養馬的地方。邊境。姓。
*李白的4次愛情,2次入贅,2次與宰相孫女結婚,只為升官? (原文網址)


        第三是對統治者的揭露、鞭撻甚於以往。李白以往在詩中對朝廷不能選賢任能、重用奸佞,多所指摘,不滿之詞,溢於言表。譬如:“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鴦”、“吟詩作賦北窗裡,萬言不及一杯水”和“浮雲蔽紫闥,白日難回光,白璧竟何辜?青蠅遂成冤”等等。但此詩言詞更激烈、尖銳,還舉出伍子胥彭越功高被誅的事例警世,揭露最高統治者的狠毒、殘忍。李白在本詩中說:“樹榛拔桂,囚鸞寵雞。舜昔授禹,伯成耕犁。德自此衰,吾將安棲?好我者恤我,不好我者何忍臨危而相擠?子胥鴟*,彭越醢醯。自古豪烈,胡為此繄*” 大意是:朝廷遺棄賢德有為之人,重用奸佞亂國之徒,害得我無安身立命之所,一些奸詐之人趁機落井下石,陷害無辜。功臣伍子胥彭越被殘殺,天理何在?!公理何存?!
*(ㄔ):古書上指鷂鷹;鴟夷:皮袋子。伍于胥屢諫吳王,被裝進鴟夷投于江中,事見《史記·伍子胥列傳》。
*(ㄨㄟˋ):是。


        最後李白向天呼籲,發出哀鳴,祈求解脫。詩云:“蒼蒼之天,高乎視低。如其聽卑,脫我牢狴*。儻辨美玉,君收白珪。
*(ㄅㄧˋ):獸名。後附會為龍子之說。引申為牢獄(因常畫狴於獄門上,故用作牢獄的代稱)。如:狴牢。


        願望終歸是願望,但現實是殘酷的。出乎李白的意料,申訴、援救都無濟於事,難逃流放夜郎的厄運。這不僅是李白的不幸,也是唐王朝走向衰落的濫觴。


<【前一篇】               【引言】【追思】-心聲1】【心聲2】【心聲3               【後一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