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1日 星期日

《心聲1》詩論:4. 文人相輕與文人相親—兼論李白與杜甫的友誼

<【前一篇】               【引言】【追思】-心聲1】【心聲2】【心聲3               【後一篇】>

4. 文人相輕與文人相親一兼論李白與杜甫的友誼

        文人有個陋習,就是文人相輕,互相瞧不起,不買帳,更有甚者,結下怨恨,反目成仇。李白杜甫,這兩位偉大詩人,卻情深誼厚,終其一生,相互切磋,相互慰籍,傳為千古佳話。

        李白與杜甫初次見面是在西元744年,當時李白44歲杜甫 33歲,見面時,李白剛從長安“賜金還山”而來,名氣很大,而杜甫的名氣不是太大。這種名氣上的差別並沒有影響他們 的交往。他們兩人志趣相投,志同道合,一見如故,相處融洽。在此期間他們曾與高適一起遍遊梁宋勝跡。西元745年,李白與杜甫在袞州*秋日重逢,白天攜手同行,醉時共被酣睡,飲酒賦詩,談詩論文,遊山玩水,友情比去年在洛陽和宋州時又增進了許多。在袞州的石門分手,臨別時,李白送給杜甫一首詩《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儘管此詩有兩句:“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但歲月流逝,人事已非,“重有金樽開”的願望始終未能實現。
*袞州(ㄧㄢˇ) 傳統上說的華夏九州之一,大致是今天山東省西南部及河南省東部。

        李白懷念杜甫的詩有:《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沙丘城下寄杜甫》詩中曾說:“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表達了對杜甫思念之深。但與杜甫懷念李白的詩比較起來,李白懷杜甫的詩要少得多。究其原因。可能與李白的不幸遭遇有關。


        杜甫對李白一往情深,時在念中,經久不衰。他寫的有關李白的詩很多,如《贈李白》《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飲中八仙歌》《冬日有懷李白》《春日憶李白》《夢李白二首》《天末懷李白》《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昔遊》《遣懷》《不見》等。這些詩,大體可分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緬懷往昔同李白交往的愉快情景,期望重逢敘舊,掛念李白的安危。如詩中寫道:“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瑤草”、“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寂寞書齋裡,終朝獨爾思。”、“未因乘興去,空有鹿門期”、“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罷琴惆悵月照席,幾歲寄我空中書?南尋禹穴見李白,道甫問信今何如”、“東蒙赴舊隱,尚憶同志樂”、“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兩公壯藻思,得我色敷腴。氣酣登吹台,懷古視平蕪”、“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台。寒蕪際碣石,萬里風雲來”、“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告歸常侷促,苦道來不易。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稻梁求未足,薏苡謗何頻?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等等,從這些感人肺腑的詩,足見杜甫對李白的感情是何等的真摯、深厚!

        二是讚美李白的詩才。在詩中寫道:“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近來海內為長句,汝與山東李白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聲名從此大,汨*沒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傳必絕倫”、“敏捷詩千首”等等,極盡讚美褒揚之意。
*(ㄍㄨˇ): 亂;埋沒、消滅。汨沒:埋没之意。

        三是為李白抱不平,對李白懷才不遇,壯志未酬,報國無門,深表同情、惋惜。詩中寫道:“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世”、“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未負幽棲志,兼全寵辱身。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不見,近無李白消息》一詩更是蒼涼悲切,詩中寫道:“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筆者按:世人指痛恨、排斥李白的權貴)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對李白不幸遭遇的滿腔悲憤,躍然紙上。李白、杜甫同是天涯淪落人,同病相憐,感同身受,故而詩能寫得如此悲切感人!

        從以上鐵的事實可以看出,李白與杜甫感情深篤,相處融洽,不存在相輕的問題。有人說他們相輕,是罔顧事實,無事生非。他們抓住三首詩大做文章,胡說李白與杜甫相輕。還是讓事實來說話吧!


        有人抓住杜甫《春日憶李白》中一句:“重與細論文”引伸為杜甫認為李白作詩迅急、草率,應該仔細推敲才對,譏諷李白應“細論文”。 這種解讀太離譜,有違杜詩原意。此詩前四句是:“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都是讚美李白的詩寫得好。第五六句“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表達兩人雖然分處天南地北,但隔不斷滿懷思念之情。最後兩句:“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熱切希望再度重逢,飲酒品詩,詩意如此明白易曉,何來相輕、譏諷之意?!

        杜甫在《不見》一詩中寫道:“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有人認為,李白對杜甫說他“佯狂”表示不滿、生氣。迄今為止,沒有證據表明李白見到了杜甫這首詩。不滿、生氣從何說起?! 這不是以猜想代替事實嗎?

        爭議較多是李白《戲贈杜甫》一詩,有人說是李白寫的,有人說是別人偽託之作。原詩是: “飯顆山前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因何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筆者傾向于此詩不是李白所作,理由有二:一是語言不像李白清新、流利的風格;二是飯顆山在何處不能確指。有人說在長安附近,那就更不對了。李白與杜甫兩次相逢,一次在洛陽,一次在袞州,在長安沒有會過面,詩的前提不存在,何來此詩?! 但也有人認為此詩是李白所作。《舊書文苑傳》說:“天寶末,詩人杜甫與李白齊名,而白自負文格放達,譏甫齷齪而有“飯顆山前”之嘲誚。王安石說:“飯顆之嘲,雖一時戲謔之談;然二人者,名既相逼,亦不能無相忌也。”王安石是出了名的拗相公,此公恃才傲物,主觀武斷,所作“宏論”未可輕信。


        歷史不容曲解,公道自在人心。願有志於詩歌習作的朋友,既要學習李白、杜甫做詩的技巧,又要學習他們交友之道,以詩會友,友情為重,互相切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繁榮詩歌創作,更好地反映新時代新生活!


<【前一篇】               【引言】【追思】-心聲1】【心聲2】【心聲3               【後一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