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2日 星期四

《心聲3》文章:15. 故鄉軼事 [6]

<【前一篇】               【引言】【追思】-心聲1】【心聲2】【心聲3               【後一篇】>

15. 故鄉軼事 [6]

        春節期間的禁忌
        春節是傳統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期,“有錢、冒錢,都要過年。” 鄉民特別注重春節,想方設法使春節過得熱鬧、圓滿。春節有一些禁忌,大家共同遵守。小孩不懂事,講話沒遮欄,極易講錯話,除了家長再三叮囑外,還在牆上貼一張紅紙上寫:“兒童言語,百無禁忌。
        春節期間,拜年的禮節很有講究。晚輩給長輩拜年行大禮(跪拜禮),同輩拜年,互相鞠躬或是拱拱手。春節期間不講病和死,實在繞不過去,就說老了,走了。還不要講背時、倒楣、虧空等不吉利的話。芹菜要講富菜(因為芹與窮同音)。做事盡可能帶上“發財”,如發財發財。初一、初二不掃地,不倒垃圾。從初二起開始走親戚。岳父家排在最前面,其他親戚先親後疏。到親戚家拜年一般要帶上禮物(主要是土特產)。一雙空手走親戚,是失禮,很沒有面子的。親戚上門拜年,要回送禮物。拜年拜到元宵節,過了元宵節還喊拜年,叫做不識時務,有寶氣(即不聰明的意思)。


        “吃一家”與“吃輪中”
        父母年老的贍養,鄉間實行兩種辦法中的一種。
        一種是“吃一家”,父母選擇一個如意的兒子,長期在他家吃飯,膳食費用由幾個兒子共同負擔。大體標準是一人一天一斤米,一個月一斤油一斤鹽(按世界衛生組織的要求,一人一天6克鹽,一個月180克,合三兩多,醴陵人吃鹽太多,易得心血管病。——筆者注)。少許零用錢。
        另一種辦法是“吃輪中”,輪流到各個兒子家吃飯,半個月或一個月為期。孝敬父母的兒子、兒媳在二老來家吃飯時,把飯菜搞得好些,讓老人享用。也有少數沒有孝心生性刻薄的兒子、媳婦,在老人來家吃飯時,降低伙食標準使老人慪氣。
        老七房有個老太婆叫一婆唧,她在三兒子家吃飯時,飯菜很馬虎,食不甘味。等到她轉到另一個兒子家時,三兒子買回豬肚子炖得滿屋生香。一婆唧很生氣,決心報復一下,捧一捧土灰撒在燉豬肚的鍋裡,弄得大家都吃不成。


        龍剃腦
        富里街上有家理髮鋪,老闆姓龍,人稱龍剃腦。他理髮技術甚好,平日上門理髮的客人不多,主要是“剃包腦” 。每月上門一次,逢五、八、臘月上門收取包腦費,一人一年出一桶穀(16斤左右)為理髮費用
        龍剃腦擅長剪髮、修面、推拿,還有個絕招——洗眼。看上去有些令人恐怖,當別人說眼睛癢時,龍剃腦取出一根白色小棒(不知是何材質製成)探入眼瞼來回搓動,患者感到舒服。這一作法是否有害眼睛,存疑。
        龍剃腦脾氣暴躁,對徒弟很苛刻,徒弟出現過失,輕則惡語咒駡,重則動手打人,下手很重,甚至打得血流滿面,人不忍睹,旁人側目。但徒弟的父母在傳統的理念支配下,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嚴師出高徒”,不出面干預,聽任子弟受虐待。


        迷信鬼神
        鄉民缺乏科學知識,對一些天文、自然觀象無法作出合理的解釋,便往鬼神上靠,迷信鬼神,拿鬼神來說事。
        鄉民信奉、尊崇三宗菩薩:觀音菩薩,救苦救難;財神菩薩,招財進寶;和合菩薩,祥和安康。最討厭又害怕的是閻王爺,他派判官、小鬼,手拿生死簿,勾銷人的性命。
        鄉民講起鬼來形形色色,活靈活現,而且深信不疑,令人驚心動魄,毛骨悚然。據說,鬼有許多種:落水鬼,吊頸鬼,血盆鬼,叉路鬼等等。傳說,叉路鬼黃花閨女變成,她攔路,使人迷惘,找不到正路,逼得在原地打圈。解救的辦法是做出解開褲子作小解狀,叉路鬼害羞,急忙逃走,就不再迷路了。
        所謂鬼,有的是別有用心的人製造出來的。鄉間有巫師稱敲梆驅鬼,借此上門收取錢米。在夜深人靜後,巫師四處奔走,一面敲梆,一面念咒,偶而還可聽到幾聲短促的怪叫聲(據傳說,鬼叫有上聲,無下聲)。有人好奇,暗地跟蹤巫師,看個究竟。竟發現巫師在無人跡的偏僻處作鬼叫,原來是“賊喊捉賊”,戳穿了西洋鏡。


        喊煞·招魂·降陰
        解放前,農村經濟蕭條,民生凋蔽,疾病來了,缺醫少藥,有錢的人拿錢擋,無錢的人拿命擋。一場厲害的流行病,奪走不少人的生命。病急亂投醫,出於無奈,有些人求助於喊煞,招魂和降陰。這些簡直對治病不起任何作用。

        鄉民認為人生病是碰了煞氣把煞氣喊退,病自然會好起來。巫師手端一碗“法水”,對病人噴去,大聲念咒語,說是能驅走病魔,其實毫無任何作用。

        招魂,鄉民認為人有魂魄,魂魄走失,人就會得病。把魂魄招回來,人的精氣神就能復原,病就能好起來。到了夜晚,巫師帶領病人家裡的人在野外,連續大聲呼喊病人的名字,要他快快回來。如果在野外能捕到一隻蝴蝶或其他小動物,更能說明招回了魂魄。這是一種自我安慰、自我寬解的作秀,與治病風馬牛不相及,毫無意義。

        降陰更是荒唐可笑的鬧劇。巫師和助手來到病人家,巫師作法,助手在他的指引下口吐白沫,昏迷地倒在地上,煞有介事地叫嚷:吾神來也,要如何如何求神,如何如何招魂,一派胡言。有人有意測試一下降陰者有尊神附體的真假,謊稱起大火了,大家趕快逃跑。那個緊閉雙目的降陰者,不知真相,以為真起了大火,逃命要緊,趕快爬起來就跑,被病人家驅逐,悻悻而退。


        放鞭炮與丟草鞋
        鄉間看大戲,人山人海,十分熱鬧。看到演得很精彩時,觀眾放一掛鞭炮,表示點讚。還有一種丟草鞋的作法,是對演出有紕漏表示不滿意。我沒有見過丟草鞋,但據老人們說以前發生這樣的事。

        有一年,湘劇戲班表演《呂蒙正趕齋》,當演呂蒙正的演員在大風雪中進寺院內堂時,觀眾有人丟了草鞋,戲班很緊張,連夜召開緊急會議,邀請一向演文小生的老演員共同會診,尋找戲中什麼地方出現紕漏。大家讓演呂蒙正的演員從頭到尾表演一遍,有位資深演員找出了毛病。原來是表演動作不到位。呂蒙正在大風雪天穿木屐到寺院趕齋,進入廟門時應該雙腳抖動,抖掉木屐上的雪才進入內堂,演員忽略了這一動作,故而挨批。第二天,重演《呂蒙正趕齋》,唱功、做功都到位,補上了入寺院前雙腳抖雪的動作,獲得觀眾的認可。可見,當演員要有敬業精神,注重唱好每一句,做好每一個動作,努力追求完美,方可獲得觀眾的好評。


        鼓勵讀書的好風氣
        富里是個人文鼎盛的地方,崇尚文化,民風淳樸。鄉民把儒家宣導的“仁、義、禮、智、信” 奉為圭臬,鄙棄蠻橫、粗野、低俗的行為。耕讀為本,深入人心。
        我的祖父母、父母是農民,沒有文化,但他(她)們都重視培養子孫讀書。祖父常說:“子孫不讀書,三代會變豬”、“窮不丟豬,富不丟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家無讀書子,官從何處來?” 為了能讓兒子讀書,父母操心費力,吃了很多苦頭。
        李氏家族原有從祖產中資助貧寒學子讀中學、大學的制度,執行了一段時間。後來經管祖產的人,貪婪成性,中飽私囊,編造年成不好,賦稅加重等謊言,拒不向貧寒學子提供資助,使好事不能繼續辦下去。

        鄉間尊重會讀書的人,說是“文曲星下凡”。我二哥李昌程考取中央技術科(湖南高等工業學校,大專體制),消息迅速傳開,親友紛紛登門祝賀。
        我原名李昌繼初中沒有畢業,借用李傳友的初中畢業文憑,報考江西省名校——萍鄉中學高中部,有幸被錄取,在鄉間傳為佳話。


(原載2018年第2期《淥水風》)


<【前一篇】               【引言】【追思】-心聲1】【心聲2】【心聲3               【後一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